公司新聞

中國科學家成功培育首例轉基因獼猴


中國科學家成功培育首例轉基因獼猴
為人類重大**的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礎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10月25日向媒體透露,由季維智研究員領導的研究小組日前成功培育出中國首例轉基因獼猴。這一研究成果標志著中國科學家在非人靈長類轉基因動物研究方面達到****水平,為未來人類重大**的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研究小組成員牛昱宇介紹,此項課題共耗時3年,目前成功培育了兩只轉基因獼猴,該項研究證明了一種適合用轉基因技術進行基因操縱的非人類靈長類模型,對于有關**機制的生物醫(yī)學研究及基因療法和再生醫(yī)學方面**方法的開發(fā)極有價值。
 
由于非人靈長類在生物學、遺傳學和行為學等方面與人類的高度相似性,使之成為人類**理想的、甚至是不可替代的動物模型,在**、藥理藥效的臨床前**評價至關重要。轉基因動物模型非常適合人類**的研究,特別是那些因遺傳缺陷引起的**,轉基因靈長類動物模型能很好表達人類**的變異基因,這種變異不會在轉基因動物中存在個體差異,并能遺傳至下一代。據悉,此項研究已于10月12日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發(fā)表。
 
牛昱宇稱,由于生物學特性的差異,小動物模型,如嚙齒類很難對人類**的**做出有效判斷。例如,許多神經退行性**(如老年癡呆,帕金森氏病)已建立了嚙齒類動物模型,但這些模型在腦內都未重現相關神經的損傷和丟失。然而,由于靈長類動物較長的生殖和生育周期,使靈長類轉基因動物模型的建立較為困難,此前國際上僅有2009年日本科學家成功獲得一例轉基因猴報道。
 
此前,科學家一直在老鼠、蒼蠅身上研究轉基因技術,2009年,日本科學家們在轉基因研究上有了一項里程碑式的突破。他們通過改變基因的方式,讓幾只美洲絨猴長出綠色熒光的四肢,而其中一只的后代現在也遺傳了這種特性。在靈長類動物身上出現這種遺傳,將大大有助于對人類**的研究,意味著將來只要對患者使用一次轉基因技術或者基因**法,患者后代都將獲益。比如,紅綠色盲患者只要進行一次基因**,后代就能根絕這種遺傳缺陷。
聯(lián)系我們
產品搜索

細胞系,ATCC細胞,ATCC菌種,細胞系目錄,ATCC,鼠傷寒沙門氏菌,atcc細胞庫,人**瘤細胞,人食管癌細胞,ATCC 19404,ATCC 25922,ATCC 19146,微生物菌種,細胞株,標準菌株,ATCC中國,atcc上海代理,CMCC 菌株,ATCC菌株,細胞目錄,質控菌株,腫瘤細胞株,乳腺癌細胞系,人肝癌細胞系

產品目錄

Copyright? 2003-2025  上海復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電話:021-35080510
傳真:021-35080520    地址:上海市虹口區(qū)赤峰路630號南雁大廈1901室    郵編: 滬ICP備10013034號-3  

  

滬公網安備 31010902002429號